摘要:挖掘鲜为人知的广西人文,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,我是阿威!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桂平风情!《大桂平传奇》小城故事多,但听我唱和。唏嘘叹往昔,千秋已蹉跎。桂平西山,古时候称为思陵山或者思灵山。据说是中国七大名西山之一。其实,自从桂平这个地方有人类定...
挖掘鲜为人知的广西人文,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,我是阿威!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桂平风情!
《大桂平传奇》小城故事多,但听我唱和。唏嘘叹往昔,千秋已蹉跎。
桂平西山,古时候称为思陵山或者思灵山。据说是中国七大名西山之一。
其实,自从桂平这个地方有人类定居开始,西山就一直是人们生活生产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。到了如今,它几乎成了和“桂平”二字并列般的存在,说起“桂平”,一般人都知道桂平有个西山!
在唐吏李明远上山隐居之前,西山叫思陵山!
“陵”,山陵,高大山峰,大土山的意思,在春秋战国时期,这个字就已经普遍使用,这个字的著名,自《上邪》中的“山无陵,江水为竭,冬雷震震,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与君绝”开始。
就像现在的秦岭,在那个时候的秦人口中,也只是叫“大陵山”,只是到了秦汉时期,由于国君们的坟墓都封土巨大,形成一座大土山,于是“陵”字也被挪用到帝王坟墓上,称为“陵寝”,慢慢地,“陵”字就专指陵墓了。
秦朝初,秦始皇派三十万大军征伐岭南,军队兵分跨灵渠,下漓江,出桂江,溯浔江而上,有一部分军士到了三江汇流处的桂平位置驻扎了下来。这些来自关中的军士们,看着高大连绵的西面群山如同秦岭亘横,再望着涛涛的黔江和郁江水汇流,想到了渭水边自己老家的“泾渭分明”。于是起名“思陵山”。
也是从那时候起,思陵山成了一座寄托思乡情怀的山,也成了那些回不去故乡的军士们心中的镇山。千年桂平城的主山由此而起!
到了汉代,人们更是把郡治搬到山上的大坪窝,这时候,一座山成了一座城,一座城就是一座山!一座山也开始了它的千古传奇!在这里,它迎来送往了多少风光和沧桑,日出和日落。
到了唐代末年,一个叫李明远的御史被贬岭南道,来到桂平任浔洲刺史,颇有善政,后来他到西山乳泉上去一点的地方隐居,直到“化羽成仙”,后人在山脚立祠塑像祀之,奉以香火,敬为神灵。
李明远在宋代的时候,还被敕封为西山郡主,广佑灵护王。加上西山后面的老虎冲“郡昔患虎,民祷于神,虎死庙树间,益信其灵应。”于是,山以人而易名,称为思灵山。
北宋嘉佑二年,桂平城从山上大坪窝移到如今的桂平老城位置,由于思灵山在城的西边,人们按照习惯,称之为西山!
无论是思陵山-思灵山-还是西山,它都一直护佑着浔州平原的人们,并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千年风雨变幻!
虽然人们搬下山居住,但是,人们还是喜欢经常上山游玩。山上也成了人们清修的上佳之所。龙华寺,观音岩,洗石庵等,赋予了西山以禅宗净土的意味,每年香火鼎盛,终日烟云缭绕,好一派南国佛天的鼎盛!
“此山薄慕阴翳,烟景万千,旧以西山晚照为八景之一”
古人喜欢给一方山水增添人文气息,作为名山,风景优美的西山自然也不例外。西山晚照,是明清时期的西山八景之一。这个景致虚实各半,给西山增添了一缕神秘和朦胧。明末本地举人杨大节在县衙办公结束,在县衙楼上远眺西山,看到了朦胧中的景象,感受到了一种不真实的错觉。
《西山晚照》-杨大节
云钟裹峦林,残照出空中。
楼阁暮烟迷,或者以为非。
在诗中可以感受到西山在明暗的强烈对比里,呈现的一种虚渺和静谧,还带有些许神秘的气氛。
甚至另一位乾隆年间的知县吴志绾,还记载了西山晚照带来的神奇幻境:“孝廉李开葱告予,西山当日暮后或半夜自城望半山,隐隐有火光如炬。故传邑侯有‘乍吐轻红夜有无’句”。
还别说,阿威小时候还真见过‘乍吐轻红夜有无’这样的景象,入夜时分,站在北江街口,望着半山腰上星火点点,如长长的火龙般在移动,似真似幻。但到底是怎么回事,这个就说不清楚了!
但是,古人也觉得这不像是真的,所以“以罕见疑诬,改为残阳返照失虚景”所致的幻境而已!
但在乾隆二十八年,吴志绾却又亲眼所见这个西山晚照带来的奇幻幻境:“秋间望后,余于署中后院,夜二鼓时见西山翠微间有数十火炬如神灯状,由山腰鱼贯屈曲渐次上山顶而灭。家人惊异,予谓‘此李孝廉所称真境也。’”这说明不止是他一个人看到这样的景象呢!
乾隆三十年秋,他又见到了一次!
所以说,西山晚照,不是单指实景,还指的是它的神奇景象啊!这些都给西山留下了神韵和风采。
下集更精彩,敬请关注阿威大桂平传奇系列10!
这里是广西,发现广西之美,感受广西之美!
我是阿威,用温暖的文字,讲述广西人文!谢谢阅读关注!